东门岛上 小产权房最新政策2018渔俗文化的守望者

东门岛上 小产权房最新政策2018渔俗文化的守望者

  韩素莲正在制作谢洋节上祭祀用的物品 (姬联锋 摄)

  开栏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祖留给后人的文化瑰宝。宁波的“非遗”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瞩目成绩。从2013年开始,宁波市文化馆与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亲近、传承、共享”为理念,成功举办了五届“阿拉非遗汇”活动,已成为宁波非遗传承保护的一张靓丽名片。

  今天起,本报与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在《四明周刊》开设“阿拉非遗汇”专栏,讲述宁波非遗传承人、非遗保护工作者、志愿者及各类相关活动背后的精彩故事,敬请关注,也欢迎广大读者为我们提供报道线索。

  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渔民开洋、谢洋节”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韩素莲是我市入选的七人之一。

  早在2008年,“渔民开洋、谢洋节”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传统民俗是象山渔民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中,在长期耕海牧渔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别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它包括渔民祭祀活动和传统民间文艺表演等内容。开洋节是渔船出海时,渔民祈求平安丰收的民俗活动;谢洋节则是渔船出海平安归来,渔民感恩大海的民俗活动,包括渔民祭祀、民俗队伍巡游、庙戏等内容。

  作为象山渔村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千百年来,“渔民开洋、谢洋节”在当地群众中以集体的形式一代一代地传承,并且各渔村都有一批群体传承人。历史上,“渔民开洋、谢洋节”活动主要流传在象山县沿海的各乡镇渔村,旧时以东门、爵溪为最。如今,以石浦东门岛为中心,分布于县内沿海各乡镇。韩素莲的家就在“渔民开洋、谢洋节”比较盛行的东门岛。

  我们到东门岛天后宫的时候,韩素莲正和几位姐妹一起制作谢洋节上祭祀用的物品。韩素莲1950年出生于一户渔民家庭,从小受到海洋文化的熏陶,饱览了有着浓郁神秘色彩的各种祭祀盛典和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小时候,我经常和同学一起跑到天后宫,看船老大请香火袋。”半个世纪前开洋节的盛况,韩素莲记忆犹新。

  1972年,韩素莲嫁给了岛上的一位渔民,婆婆颜妙福是东门岛天后宫的护法,主持岛上开洋、谢洋节及各种祭祀活动。经婆婆传授,韩素莲学会了拜忏、进香、祭物、迎神、路祭等一整套开洋、谢洋节活动组织程序和祭祀方法,与婆婆一起负责活动的筹备和开展,并对岛上12座相关寺庙的历史及传说了解得十分详细。婆婆去世后,从1992年起,韩素莲全力主持东门岛天后宫祭祀活动的具体事务。她还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与实物,建立陈列室,为该项目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韩素莲在保留传统祭祀仪式的基础上,策划增加了民俗队伍踩街巡游、妈祖金身上船绕岛等仪式,同时个人借资从缅甸定制了高5.2米、重30余吨的妈祖白玉雕像,立于东门岛门头山上。还筹资修路、筑坛,方便村民祭祀。这个妈祖祭台从2008年起成为中国开渔节祭海仪式的活动场地。

  这些年来,从活动筹备到实施计划,从资金筹集到人员落实,从活动物资、道具购置到安全保卫工作,还有来宾接待等大量事务,韩素莲安排得有条不紊。“每次活动,所有的账目要写清楚,贴起来,这是规矩。”有时候举办活动的资金不够,韩素莲还会贴钱进去。她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村民的敬重与信任,有人甚至称她为岛上的“活娘娘”。

  今年68岁的韩素莲,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我心态挺好,不论什么事,慢慢来,不着急……”她笑着说。今年,韩素莲还加入了神州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被聘为石浦分会会长。“今年的谢洋节,会长会带几个人过来看一下。”

  为了让这神圣的渔民节日得以延续传承,从2007年起,韩素莲通过开展活动和不定期培训,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渔民开洋、谢洋节”活动的骨干力量。截至目前,已培养了柯赛亚等50余位新人,为该项目造就了新一代传承人。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