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松岗印章?

1996年,我从粤北山区来到改革前沿的深圳,在宝安区松岗街从事群众文化工作。那年春节,我们办了一场舞狮比赛,文叔“与蛇共舞”的绝技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虽然听说过松岗七星舞狮中“逗蛇”的绝活,但是看到文叔用自己的眼睛与蛇对峙,我还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经询问,方知道文叔是松岗七星舞狮的传人。以后每次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我都邀请文叔上台表演,他的身影还留在送戏下乡的舞台上,让大家开开心心,欢度春节七天。

这种流行的传统民间舞蹈在松岗已经流传了近百年。了解七星舞狮的历史,就知道它的传承与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的记忆有关。文天祥被俘后,跟随他的遣兵康源的侄子文应麟和他的亲属逃到这里,为了避免被杀,死在松岗。松岗土著多为文后裔,数万人。明洪武年间,当地人为纪念文天祥而修建的文氏大宗祠保存完好。每年的七星舞狮表演都要在文大宗祠前举行,体现了对文天祥正直的民族气节和尚武精神的尊重和传承。

七星狮的“逗蛇”一代代传下来,深入人心。长期以来,表演者在舞蹈形式上与被称为“穿越山风”的眼镜蛇搏斗,他们敏捷的动作令人喜爱。除了“武狮”,以“狮书”为主要舞法的“石闻”也令人叹为观止。松岗七星狮子舞有“转马步”、“表步”等多种舞蹈步法,有“狗式”、“胡夫式”等多种造型,具有岭南地域特色。

舞七星狮的习俗在松岗盛行。庆祝节日和为祭日打基础时,舞狮取乐是必不可少的。人们敲锣打鼓,跳舞,庆祝丰收,表达喜悦。很多舞狮的人越来越熟悉,松岗七星舞狮第二代传人严森就是其中之一。

文觉森1938年出生,祖籍松岗山门村,是文天祥的第二十六代侄孙。从小,他对舞狮和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9岁时正式拜七星舞狮传人焦仙为师,苦练数十年,造诣深厚。香港、英国、荷兰的教学学徒,以“逗蛇”的噱头,成为著名的“七星狮子王”。2006年,温成立了“山门舞狮培训俱乐部”,传授七星舞狮,传承非物质文化。

2012年,温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抬头看着远处。他沉默了很久,眼里噙满泪水,百感交集。2014年,广东省文化厅批准“山门燕文舞狮培训社”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它培养了3000多名弟子,已成为深圳和香港著名的舞狮学校。时至今日,82岁的文觉森还在挥舞着他的狮子头。

就像春天的大风,夜晚来临,七星狮在松岗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这得益于2005年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我们开始寻找祖先留下的“根”,七星舞狮、赛龙舟、木工具制作技艺,古文化被逐一发掘,列入国家、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到目前为止,松岗已经成为深圳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地区。

像七星狮,赛龙舟在松岗如火如荼。松岗赛龙舟的习俗起源于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除了纪念Q

松岗重视龙舟文化的传承,先后举办了国际龙舟邀请赛和广东龙舟锦标赛。端午前夕,毛州河上彩旗飘扬,鼓声大作,龙舟如箭般向前冲去。队员们勇敢地挥舞着他们的桨,破浪驾船。当时水花四溅,龙旗飘扬,龙舟飞得飞快。歌曲中首次呈现了松岗人民英勇战斗的精神。松岗将龙舟文化融入文学创作,邀请名家创作歌曲《不屈的龙舟》 《龙舟争上游》和舞蹈《龙舟竞渡》,在街头传播龙舟文化。

松岗制作木工具的技艺是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承载着松岗人勤劳、节俭、勤劳的传统美德。深圳的传统农具生产在松岗地区蓬勃发展。宝安县原有的木制农具生产经历了从个体木制作坊到宝安县第一家松岗农具厂的建立过程,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传承人文成果,是一个做了50多年木材的木匠。早在1962年,他就进入当时的松岗木器社当学徒,后来成为著名的师傅,打磨无数精致实用的木制工具。退休后,文化产业成为现代社会防止木制工具丢失的一种方式,四处搜寻和收集各种家庭留下的木制工具,至今已收集了数百件。今年,深圳首个展览——“追忆农耕岁月,诉说松岗故事”在松岗举行,温艺成与游客分享传统农耕文化。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