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无限春光里,随着盾构刀盘转动,坪西站-低碳城站区间盾构顺利始发,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工程进入隧道区间盾构施工的提速阶段,坪地“地铁时代”的步伐越来越近;位于深圳国际低碳城一山两湖间的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已经初具规模,今年9月将迎来首批高一新生,坪地有了名校进驻;国际低碳城坪地北片区、年丰片区、坪西片区,大面积产业空间土地整备攻坚正在进行,全新的产业新城从蓝图走向现实……
“乘风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深圳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深圳圈建设”,促进都市圈区域合作模式创新;构建绿色循环发展体系,提升深圳国际低碳城发展水平;龙岗区提出“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东核(低碳智造核)打造深圳东部枢纽门户和产业高地……随着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和项目引进,坪地,这个曾经人们印象中偏居深圳东部一隅的街道,这个龙岗区乃至深圳市辖区面积最大、后发潜力巨大的街道之一,正全面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脉动,大踏步走向聚光灯下。
深圳的发展给了坪地新的历史使命
坪地风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深圳的发展经历了从原特区内到原特区外,从单一中心到多中心,再到都市圈区域合作、大湾区协同发展的不同时期,加上轨道交通、深惠城际线和依托坪山高铁站的多元交通汇聚,这让坪地从东北一隅走到了一个区域格局的重要节点位置。也正是地处原先的“边缘”地带,让坪地保留了良好的生态,可以整备大面积的土地和全新的产业规划。深圳和龙岗的发展进阶,让坪地被赋予了新的、更具引领性的历史使命,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翻开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作为今年将做好的十大工作之一,深圳将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加大对原特区外区域的支持力度。主动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推动出台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4月27日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讲到了“深圳都市圈”建设。《规划》提出,促进都市圈区域合作模式创新。以临深地区为重点,促进分工协作、设施对接和空间一体化发展,探索合作开发、委托管理等方式,打造产城协同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其中提到,东部优化协调龙岗国际低碳城、坪山高新园、大鹏国家南方海洋科学城等片区与东莞清溪、惠州惠阳、惠州大亚湾等地区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发展布局,创新居住、教育、旅游等领域深度合作机制,辐射带动粤东地区发展。打开地图可以发现,在这样的发展轴上,坪地处在了一个“居中”的位置。
总设计师制规划格局融合、意象优美的东核
对坪地来说,这是厚积薄发的时刻。
2021年,龙岗区六届五次党代会提出“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坪地作为其中“东核”——“低碳智造核”的主阵地,依托即将开通的地铁线路和深惠城际线路,作为承接深圳市“20+8”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战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稳步推进重点区域开发,龙岗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全域总设计师制度,东核全域总设计师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朱荣远大师及其团队担任,总设计师团队以产城融合理念为“低碳智造核”片区谋划了新的发展思路,与龙岗中心城、坪山、碧岭、惠州等片区构建总体30分钟职住平衡体系,提出东核“一主两副、三轴联动、组团发展”的空间格局。
未来的“低碳智造核”将成为一个格局融合、意象优美的东核:这里的生态、自然人文,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有30分钟通勤圈融合格局,还有可圈可点的东核门户形象。
坪地打造坪地北新城、碳中和先行示范片区
对坪地来说,这是蓄势待发的时刻。
热火朝天的工地、土地整备强力推进,国际低碳城规划建设稳步进行,这是现在的坪地常态。“十四五”期间,坪地将重点推动深惠城际线、地铁3号线以及深圳国际低碳城、坪地北片区的建设,并争取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落户坪地,通过大项目、大平台推动坪地组团式、跨越式的新发展。
大面积的发展空间是坪地的底气。坪地正运用利益统筹、城市更新等手段,整备腾挪出足够的空间,通过二次开发,引进绿色能源、低碳环保等现代化产业,再造一个崭新的坪地。坪地北、坪西、年丰三大片区产业空间整备,属于龙岗大面积产业空间土地整备攻坚行动的部分。坪地正重点推动坪地北西侧拓展区生态线控制用地调整为建设用地,形成一平方公里的建设区域,再与坪地北利益统筹片区连在一起,形成3.8平方公里连片建设用地,打造坪地北新城。
“低碳智造核”中的“低碳”一直是坪地的一张名片。深圳国际低碳城是全市20个重点区域中唯一一个以绿色低碳为鲜明特质的重点区域,经过10年的城镇绿色化发展探索,集纳近百项低碳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载体。今年,提升深圳国际低碳城发展水平被写入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将深圳国际低碳城打造成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园区的建议》。如今,依托深圳国际低碳城,龙岗区正打造一平方公里零碳示范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示范区。全面启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深圳国际低碳城在全国率先探索产城融合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同时正建立一整套低碳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提出探索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综合解决方案,全力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片区。
2022年5月22日《羊城晚报》A特40版
本文地址:https://www.fang85.com/dcnews/11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