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家庭零存款,房价撕下中国人爱存款标签

 
  近日,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中国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75.24万亿元,同比增长8.3%,而此前39年里,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从未跌破过9%。

  与存款增速的整体下滑相比,居民存款增速下滑更为严重,2008到2018年的10年间,居民部门存款增速从18%下滑到7%左右。2010年全国居民储蓄率为16%,而2017年仅为7.7%。  
  如果在精确到不同群体,结果更令人震撼,截至2018年7月全国住户存款余额68万亿,如果扣去各种各样的贷款,净存款额只有22万亿元左右。即便在68万亿元里,大约50万亿掌握在1千万人手里,人均500万;大约10万亿,掌握在3亿人手里,人均3.3万;大约8万亿,掌握在10亿人手里,人均8000。

  这么看来,就连存款也开始符合二八定律了,不过,更令人诧异的是,刚刚提到的人群起码还拥有存款,而其他50%以上的家庭基本上是零存款,印象中好存钱的中国人去哪里了?
  中国人爱存款的标签的由来已久,一方面,我国长久以来形成了保守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虽不断发展,但还是存在不足,使居民不得不产生较多的预防性储蓄。

  特别得,1998 年福利分房制度取消之后,住房价格大幅上涨,但居民收入并没有同步增长,面对住房刚需,快速上涨的住房价格导致居民为买房而储蓄的动机非常强烈;其次,政府公共消费支出与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低。公共消费支出水平低下使我国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居民要压缩其他消费而增加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同时还需要进行预防性储蓄以应对教育和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低下又加大了居民出于对未来养老、医疗、失业的担忧,被迫进行预防性储蓄。

  然而,近几年房价的大幅上涨使得房价对储蓄率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超过半数人群存款为零的现象,笔者认为,与其说储蓄率下降或者说储蓄为零,不如说居民以拥有房产的形式进行了另类的储蓄,即高涨的房价逼迫着预防性储蓄改变了一种形式,从预防性储蓄变成了预防性贷款。   
  以我国的的收入水平和金融发展程度,无论是用生命周期理论还是流动性约束理论解释,储蓄率都不应该是今天的状况。然而住房却生生将城镇居民储蓄率控制与股掌之间,特别的,之前常提到的性别失衡如今也开始通过影响房价来影响储蓄率。

  近几年不少学者基于城市层面数据研究了房价对消费的影响,发现买房者的负储蓄与“为买房而储蓄”家庭的正储蓄其实是相互抵消的,而若房价上涨超过了某个临界值,当买房者的负储蓄开始超过“为买房而储蓄”家庭的正储蓄时,整个社会的居民储蓄下降便成了一种必然。

  窃以为,消费不足与储蓄率低下开始成为新的困扰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难题。半数居民存款为零不仅为金融系统敲响了警钟,也提醒着社会,住房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诚然,拥有居住属性的住房与普通大众生活息息相关,深圳小产权房能买吗,但超出居民承受能力的高房价却将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房价快速上涨预期和通货膨胀背景下,深圳小产权房最新政策,购房行为更多是出于投资需求而非消费需求,这不仅推动着社会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还会产生两个非常严重的后果: 
  其一,房价泡沫挤占产业资本投资,导致资源错配,压缩实体企业的发展空间; 其二,房价高企使得年轻一代不得不为买房而早早开始贷款,此举不仅加大了社会的贷款风险,也压抑了居民的消费能力,长此以往还将破坏社会的创造能力,使得中国经济走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

  这恐怕才是半数家庭零存款背后的真正问题所在。(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盘.和.林)

  中财网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