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记者陈超】深圳市紫光照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工业照明设备和智能照明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提供工业照明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等,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额为1.23亿元,尚不足2019年全年的40%,同期净利润更是只有650.94万元、尚不足2019年全年5034.18万元的七分之一。
公开信息显示,紫光照明的董事长刘洪超、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丁立中、副总经理刘浩此前均在深圳市海洋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任职,海洋王则是紫光照明同行业可比公司中经营体量最大的上市公司;2007年,上述三人集中从海洋王离职,并创办紫光照明。招股书并未披露此举是否触发竞业禁止条款。
同时,紫光照明的董事张文军在2010年10月至2015年1月长期担任华安证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而华安证券则是紫光照明本次上市的保荐机构。
值得关注的是,紫光照明本次IPO计划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对于公司在研发、技术领域的竞争力有更高要求,对此招股书在第151页专门披露了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技术实力对比”,披露公司2019年末“拥有研发人员183人”,仅略低于同行业华荣股份(603855)226人的研发团队。
但与此同时,紫光照明2019年计入到研发费用中的职工薪酬仅为1689.42万元,对应人均薪酬仅为9.23万元,月均尚不足八千元;而且这还是包含了由企业承担的社保、公积金等成本,剔除后紫光照明的研发人员人均月薪尚不足七千元。与紫光照明形成对照的是华荣股份,该公司拥有226人的研发团队,2019年对应研发费用中的职工薪酬高达3473.06万元,相当于紫光照明的两倍以上;华荣股份研发人员人均薪酬为15.37万元,比紫光照明高出了三分之二。
招股书还显示,2018年5月,紫光照明引入核心技术人员顾启明,任命为智能照明开发部总监;在此之前顾启明则是任深圳市万中新科技有限公司监事。但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顾启明持有深圳市万中新科技有限公司49%的股权,且是该公司的监事;不仅如此,《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信息也显示,在2018年7月(也即入职紫光照明3个月之后),顾启明仍作为发明人为深圳市万中新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专利。
招股书披露,紫光照明的主营业务涵盖了工业照明设备、智能照明系统、合同能源管理等,2019年公司的工业照明设备产能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固定专业照明设备产能从35万套增加到45万套、增幅近30%,固定防爆照明设备产能微增1万套,固定防爆照明设备和移动照明设备产能增幅都在50%左右。
工业照明设备生产仍属于传统制造业,产能增加应当对应着加工设备、人员的增加,但是根据招股书第311页披露的固定资产相关信息,紫光照明的固定资产原值在2019年确实增幅不小,但主要增项在于节能项目资产,而与工业照明设备生产相关的机器设备原值,2018年末为1066.19万元、2019年末为1094.91万元,几乎没有增加。请问在此背景下,固定专业照明设备产能增长近30%,固定防爆照明设备和移动照明设备产能增幅约50%。
不仅如此,从紫光照明的员工人数来看,2017年到2020上半年变动并不大,分别为809人、901人、992人和963人;但是2017年公司的营业额还仅为1.72亿元,2019年则已经达到3.48亿元,相比2017年增长了一倍,这都与期间产能的变动并不匹配。
另据招股书第158页披露,紫光照明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的原材料采购金额分别为8843.67万元、6816.59万元、14583.73万元和3673.04万元;同期公司计入到主营业务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成本则分别为6280.38万元、7377.14万元、14151.43万元和5368.42万元。对比上述数据可知,2019年紫光照明的原材料采购金额,与同年的成本结转中包含的原材料金额大体相当,这也指向同年该公司的原材料采购数量与消耗数量是大体持平的。
本文地址:https://www.fang85.com/fengshui/11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