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洲小产权房建筑 绘就水乡新画卷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王际娣

近年来,中山市坦洲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面加快美丽乡村、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新业态、乡村治理模式建设,多举措激活特色优势资源,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纵深发展,打造大湾区特色乡村振兴样板。

坦洲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多举措激活特色优势资源,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纵深发展,打造大湾区特色乡村振兴样板。图为坦洲镇街

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为工作重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位于广东省中山市最南端的坦洲镇,坐落在珠江出海口西岸,这里自然资源禀赋优越,丰富的水产、肥沃的耕地养育了一代代坦洲人,素有“金斗湾”美誉,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水果之乡”。近年来,坦洲镇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双区”驱动“双城”联动历史机遇,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推进蹄疾步稳,产业兴、农民富、环境美的全新水乡画卷正徐徐展开。

当前,坦洲镇正全面加快美丽乡村、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新业态、乡村治理模式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纵深发展。

实施高位推动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坦洲镇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不仅是中山传统农业大镇,还是中山首批工业强镇,曾获“广东省企业百强镇”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前列。

5月31日,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中山海选决赛鸣锣开赛,在擂台比“武”上,坦洲与另外两支挺进前三强的队伍可谓是各施所长,将各自所在镇街的特色和盘托出。在为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的环节,三个代表镇带来的产品琳琅满目,书记、镇长摇身一变成了带货主播,朴素的语言又不失幽默,现场氛围十分热烈。坦洲镇立足区域实际,从科技创新、品质提升引领产业振兴,乡村环境改造、风貌提升等方面将乡村振兴“坦洲经验”充分展示,得到了现场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坦洲镇以微弱比分屈居第二名。

说起坦洲乡村振兴,坦洲镇党委书记张义强激情满满。他介绍,坦洲镇被誉为“中山粮仓”,当前全镇共有6万多亩基本农田,水产养殖面积3.2万亩,202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达15.6亿元,同比增长17.9%,2022年一季度实现农业总产值4.4亿元,同比增长22%。

张义强介绍,这一成绩得益于坦洲镇实施高位推动,自乡村振兴实施以来,坦洲镇第一时间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担任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由基层治理经验丰富的副镇长分管“三农”工作。督促分线部门、驻点村居开展工作;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完善组织架构,实行专人专班,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落实;每个部门、村居均安排联络员专门跟进报送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3月中旬,坦洲镇党委召集16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组织委员以及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两委”干部,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交流会,该次会议就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工作方案,包括6大方面,29项工作内容,100个指标任务进行了解读。

《小康》记者了解到,坦洲镇不仅先后多次召开乡村振兴专题党政联席会议、全镇乡村振兴推进会等专题会议,把工作项目化、清单化,量化任务、细化分工,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推进乡村振兴出成效,在资源上也最大限度向乡村振兴倾斜:2020年-2022年,投入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专项资金超2.84亿元;2019年-2022年,发放粮食生产补贴共3137万元;2020年以来,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费用超1000万元,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立足产业优势打造现代化农业新格局

科技兴则百业旺,坦洲镇深谙科技兴农及品牌效应带来的经济红利,始终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根基,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现代化农业体系,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是打破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的关键,也改变了曾经“有女不嫁金斗湾,插禾插到腰都弯”的尴尬局面。

坦洲镇群联村河网交错,水源丰富,发展水产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5万亩鱼塘连成片,是粤港澳大湾区淡水鱼主要生产基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需求,科技兴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在坦洲镇裕洲村,中山市华创农业有限公司的白色蔬菜大棚格外显眼,走进棚内科技感十足,只见培养基上以活水种植的上海青、生菜、芥蓝等蔬菜长势喜人,数名工人正将培育成熟的蔬菜收割、装篮,得益大湾区通达的交通网络,从田头到餐桌仅需短短数小时。

华创农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传统的土培蔬菜,无土栽培的蔬菜养分更均衡,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含量更高。同时,利用大棚隔绝外界昆虫,采用优质水灌溉、进口的优质椰糠制作有机质泥,从而达到隔绝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隔绝酸雨污染,防止病虫害的效果。

如今,该公司已是中山市的龙头企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产出的蔬菜直接输送至香港、澳门等地。坦洲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国坚介绍,近年来,坦洲镇不断加强现代科技在农业产业上的运用,不断加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当前全镇共有农业生产户2201家,其中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共40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7家。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坦洲镇坐拥生态富矿,辽阔的水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坦洲人,密布的河网慷慨回馈,坦洲青蓝龙虾、海鲈鱼、河鲀鱼、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生鱼等优质水产从这里输出,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助推坦洲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坦洲镇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陈继海介绍,临近西江磨刀门出海口的坦洲镇群联村,是传统的水产养殖特色村,家家户户几乎都以养鱼为生。村内河网交错,水源丰富,发展水产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5万亩鱼塘连成片,是粤港澳大湾区淡水鱼主要生产基地。2020年以来,被先后认定为广东省、中山市“一村一品”海鲈鱼专业村,带动全镇海鲈鱼养殖面积1000多亩。

坦洲镇坐拥生态富矿,辽阔的水域产出优质青蓝龙虾、海鲈鱼、河鲀鱼等优质水产,从这里输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助推坦洲走上乡村振兴之路。图为坦洲养殖核心区域

“以前是小而散,没有产业化的规模,整体发展比较滞后。近几年通过出租给大耕户,他们有好的养殖技术,以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以规模化养殖。”群联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进群联村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村党群服务中心还不断提升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看到群联村水产养殖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养殖海鲈鱼为主的强晟水产2018年选择移师来这里。目前强晟水产在群联村的四个水产养殖基地水面面积约500亩,年产值近五千万元,村内十多户农户参与养殖海鲈鱼,他们说收入比起以前明显提高了。

这里出产的河鲀鱼肉味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河鲀鱼也叫巴鱼,嘟嘴,胖腹,瞪眼,青背白肚,轻轻触碰,河鲀鱼白白的肚子便鼓起来像一个球,很是可爱。

赵国坚介绍,“这里养殖的河鲀鱼均已建立养殖档案,且执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同时还建立了定期河鲀毒素检测制度等。现在这里每一条鱼,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一扫便能知其‘籍贯’。”如今,中山市坦洲镇河豚宝水产品专业合作社、中山市海惠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山市仅有的两家通过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认定的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坦洲镇通过“合作社+公司+养殖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带动全镇河鲀养殖户实行标准化生产。

坦洲的种养业是特色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优质环境锻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当前,坦洲镇与广东省农科院共建“坦洲特色水果研究工作站”和“坦洲特色水产研究工作站”,引进专家及科技特派员20余名,创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1个,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3个,2021年成功申报淡水鱼养殖省级农业科技园,总投资达520万元,建成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坦洲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针对当前耕地“非农化”的情况,首先止住新增,其次逐步消化存量。坦洲镇副镇长钟焕军介绍,2021年以来,坦洲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山市高标准农田补建两个项目已完成施工,建设规模合计3958亩,后续工作正有序推进。据介绍,8月是坦洲最美的季节之一,全镇数千亩金色的稻穗迎风摇曳,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涌动着一波波稻浪,田园风光美不胜收,常常会吸引周边城市的人前来感受这大湾区中央的农耕美景。

为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坦洲镇将加快开展农业用地流转,不断整合农村土地,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同时,鼓励农民通过电商平台创业就业,成功打造“网红”直播“珍姐粽”,有效解决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模式单一、发展空间小的问题。此外,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工程,以“党支部+合作社”为组织载体,整合现有农业资源和产业基础,打造“坦洲田间”直供“湾区餐桌”的瓜果蔬菜特色品牌,并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做大做强“坦洲青蓝龙”“金斗脆非”“坦洲巴鱼”“昌晟”“顺鳗兄弟”等坦洲水产品牌。

工改提速构建乡村振兴新“引擎”

3月28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到坦洲镇调研低效工业园改造时表示,坦洲是非常好的地方,地理位置靠近横琴,与珠海连成一体,城镇建设基本成型,充满人气活力。只要把平台、产业打造起来,就能聚集高端人才就地就业、创业。

郭文海提出要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发展、制造业发展、高质量发展,切不可再走过度依赖房地产的老路。其次要咬定高端制造业发展不动摇,整合现有土地和低效工业园连片整备用地,谋划万亩级高端制造主题产业园。要加快“南联”步伐,加强与珠海协同联动,全方位对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打造“不是横琴的横琴”。

这一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坦洲已初见成效。近日,坦洲镇交出2022年第一季度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答卷:“完成GDP34.8亿元,同比增长0.1%;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5.2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同比增长44.5%,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17.4%。”

如此亮眼成绩得益于坦洲加快推进工改项目,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产城融合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推动产业发展能级和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近年来,坦洲镇持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图为坦洲镇安阜社区一河两岸工程。

坦洲毗邻珠澳,20分钟可以通达横琴,受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辐射最直接、最强烈,是中山实施“南联”战略名副其实的“主战场”。行走在坦洲,簇新的柏油马路宽阔整洁、通畅舒适,塔吊挖机加紧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蓬勃景象。

记者了解到,当前,该镇正全面贯彻落实中山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举全镇之力坚决打赢打好破除土地瓶颈攻坚战。坦洲镇现有低效工业用地6300亩,占现状工业用地总面积约六成,2022年计划连片改造拆除整理用地1000亩,目前正积极统筹永二村、群联村、新前进村、十四村社区等5个村级工业园,和坦南智谷、万宝龙门、理龙、倍速特、圣马丁、庆琏二厂等6个私企低效厂房,谋划打造“6+5”主题产业园,总用地面积为1792亩。七村社区是中山市启动较早的综合改造项目,据社区干部介绍,当地群众参与改造意愿强烈,也希望改造后能够更多持有产权。

比如“拆迁上楼”,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更好利用集体土地资源,七村社区利用村集体资金和土地建设七村商住小区,每个股民能够无偿获得30平方米商住楼。小区占地76320平方米,建筑面积191120平方米,共有26栋共计1654套住房,目前入住村民约700户。

“现在都洗脚上楼不耕田了,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商品房!”在七村商住小区内,5月中旬入住的吴先生难掩心中喜悦说道:“我们一家三口分到一套90平的房子,现在搬过来(七村商住小区)孩子上学也近了,周围环境又好又安静,很满意。”

七村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曾经有部分村民原居住地方破旧,台风天气出现水浸,周边道路及设施设备不完善。七村商住小区解决了村民的住房问题,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让村民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村民居住得到保障、幸福感提升了,为日后七村综合改造提供了基础性保障,村民对改造意愿非常高。

为保障工改实施,坦洲镇积极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工作推进过程中有据可依,同时组织工改专班、工信部门形成“3人专责小组”,通过“一企一策”与企业共同制定项目工作推进表,帮助企业掌握自主改造各项流程和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改造工作,赋能新产业园区。

以群联工业园为例,其交通便利,与各村关联密切,资源丰富。通过清退低效产能,提高土地利用率,重塑园区产业空间,构建创新活力的功能体系。依托群联、新合、裕洲等原产地的优质果蔬、水产养殖等产业资源,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抓手,引进现代化新型农业加工经营主体,重点对水产养殖、特色果蔬等农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同时丰富园区功能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强品牌塑造与推广,致力打造集农副产品加工、产品研发、优质配套、创意体验等多位一体的现代标准化、特色化的产业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近日发布“预制菜十条”大力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当前预制菜已成为时代趋势,坦洲镇也将在预制菜行业有所布局。赵国坚介绍,通过在广州、佛山等地考察,已经物色到合适的全自动化预制菜生产线,届时引入到产业园内将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并打造属于坦洲的预制菜产业品牌。

防涝治污生态兴乡村发展根基稳

近日,中山市纪委监委制发《中山市纪委监委关于水污染治理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方案(试行)》,督促市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镇街成立水污染治理工作专班,完善河长制工作体系,建立“一河一考评”机制,助力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坦洲镇党委书记张义强介绍,坦洲镇正全面加快美丽乡村、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新业态、乡村治理模式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纵深发展。

坦洲镇坚持系统治污、科学治污、源头治污,推动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21年水质排名全市第7,2022年一季度水质位列全市第5,水环境质量环比改善位列全市第2,力争打造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环境。

近日,《小康》记者走访了坦洲镇安阜社区、新合村等,发现江河因部分地段施工导致水质变得浑浊,未发现黑臭水体。其中安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外的一河两岸工程,水泥浇灌的河堤高出水面约两米,河堤与河水相接处种植了大量绿植,鲜花盛开倒映水中,饶有一番岭南风味。

坦洲人民与水为邻,房屋沿江沿河而建,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相对落后,再加上许多居民早期缺乏环保意识,许多村民都是将生活污水直排到江河中,导致密布的河渠污染严重,对后期治理造成一定的难度。这个历史遗留的问题在近几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得到较大改善。

开弓没有回头箭,坦洲镇强化统筹“治水一盘棋”,以壮士断腕之势告别粗放式排污,出台水污染治理责任相关制度和工作方案,定期会商推进治水工作,全面压实工作职责,全力打好没有回头路的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防污治污重在标本兼治。坦洲镇把前山河流域治理作为重中之重,积极配合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前山河流域)开展,全面落实清漂、清淤、清污、清障、清违等“五清”工作,分步分片对全镇河涌开展系统治污工作。今年以来共开展河涌清理行动139次,清理漂浮物共约2357吨。

目前,坦洲镇首批整治的9条河涌已全部进入施工阶段,共铺设截污管道24.6公里,第二批6条河涌已初步完成施工图设计。同时,投入5000万元全力开展14项村居生活污水收集工程,补齐农村截污短板。此外,积极督促各排水户开展正本清源、雨污分流工作,并同步启动全镇商住小区雨污分流整改,持续加大排水户接驳市政管网监管力度,力争今年完成12个小区污水管网改造。

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治理好的河渠如何才能得到长期维护?针对这一问题,坦洲镇采取防治结合的方法,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深入健全“镇村两级河长+河道警长+民间河长+河管员”四级护水体系,深化全镇40条河涌管理工作。今年以来,镇村两级河长共开展巡河约429次,开展志愿护河活动共8次,巡河发现并完成整改问题约45个。此外,坦洲镇还积极强化水源地及西灌河水质常态化监测工作开展,2022年以来共监测西灌河水质42次,切实保障水源地安全。

而对于跨界河涌水面垃圾、漂浮物的管治,坦洲镇和珠海市近日达成了共识、双方签订了《珠海坦洲跨界河涌联合清漂框架协议》,共同建立跨界河涌保洁长效机制。2022年5月18日上午在坦洲镇前山水道启动的珠海坦洲2022年第一次跨界河涌联合清漂行动,开创了珠海坦洲两地对前山水道、沙心涌、广昌涌等跨界河涌联动共治、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由于坦洲镇地势低洼,海平面高出许多,所以一天只有两次退潮时间才能开闸放水,否则就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夏季多雨时节,很容易形成内涝。这对水污染的防治以及农业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5月10日,广东省启动防洪Ⅳ级应急响应,迎战今年入汛最强降雨。坦洲镇紧盯易积水片区、易积水地道、低洼地带,提前对6座市政排洪泵站设施设备、155个市政雨水管道排水口进行检查及清理,确保排洪泵站设施设备运行正常、排水口排水畅通。据介绍,6座排洪泵站水泵总排洪量可达14.5立方米/秒,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积水问题,成为当前最直接有效的防内涝方式。此外,坦洲镇将有序推进大涌口强排泵站建设,实现300立方米/秒排水,积极谋划9公里防洪大堤建设,系统解决内涝问题。

加快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

近年来,坦洲镇持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积极实施“四小园”建设、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和“美丽坦洲”专项整治等工作,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小康》记者就坦洲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走访了该镇安阜社区、新合村、七村社区等多个村落。在驱车前往新合村的路上,道路干净整洁,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据介绍,新合村是坦洲镇打造的中山市美丽宜居示范村,该村以农业产业及生态优美著称,自2020年新合村成功申报中山市美丽宜居示范村以来,连续三年共投入2700多万元,对道路、公园、广场、民居进行提升改造,从更深层打造出绿荫环绕、水清屋美、层次丰富的秀美宜居村庄。如今的新合村,万亩良田坐落井然、阡陌相通;十里海堤绵延伸展、环抱西江;数千亩红树林依江蔓延、郁郁葱葱。

新合村党委书记梁晓霞带领《小康》记者一行进入村庄。只见古老的渔民小楼保存完好,房子前一个“豆腐块”大小的空地用篱笆围起来种上了花生,鹅卵石铺设的小路在不知名小花簇拥下一直延伸到鸡圈,若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小区配套的小公园。

这得益于坦洲镇为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的农村“四小园”建设工作。梁晓霞介绍,当前坦洲镇鼓励各村(社区)合理规划,将零散空闲地变“废”为宝,打造农村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小生态板块,转“黑点”为“亮点”。

据悉,目前坦洲镇13个村(社区)均已建有“四小园”,全镇共建有“四小园”141个,成为坦洲镇农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距离新合村约20分钟车程的安阜社区,新铺设的柏油路一直延伸至村内,远远看去,绿树红花映衬下,白墙黛瓦若隐若现。由于该社区靠近镇中心,城镇化明显,是典型的城乡融合区,北部呈现出城乡融合风貌,南部则呈现出田园生态风貌。安阜社区积极抓住秀美村庄示范带机遇,先后完成安阜涌一河两岸一期改造、居民小组街心公园建设、农路道路亮化、安阜幼儿园场地提标改造等项目。

“乡村振兴要创造一种机制,比如‘共治共建共享’,要让老百姓参与进来,这样才有基础才更有生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而这一理论在安阜社区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安阜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梁建明也意识到,乡村要振兴,必须要激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汇聚党群合力,变“单兵作战”为“全民行动”。2021年,安阜社区实施以“党建+”思维夯实社区治理基础,同步完善村民自治奖惩机制,调动小组长和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逐步形成党员带头、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其次,针对乡村振兴建设项目落地难问题,安阜社区从完善制度机制进行创新,让群众从村乡村振兴的“旁观者”变成了“决策者”,每一个乡村振兴项目的背后是民意的充分涌流。2021年3月,该社区创建了同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项目库,库内有41个建设项目,截至去年12月底,已有序实施项目库里农耕公园等13个项目,群众参与度、满意度都很高,美丽安阜逐渐成型。

不仅如此,安阜社区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社区34亩存在多年争议的闲置用地改造,目前已建成5层9000平方工业厂房,2021年该社区实现人均分红6080元/人。

此外,还开展一河两岸风貌提升工程、农耕文化园工程、便民书屋工程等,进一步提升安阜社区人居环境,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社区治理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安阜社区党总支部通过建章立制,建立了相应的量化奖惩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地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同时,通过“3D建模”数字化管控社区建筑的创新手段来解决居民无序乱搭建监管难、采证难的问题,也为社区未来“控增量,减存量”工作提供新思路。

安阜社区和新合村是坦洲镇实施乡村振兴的缩影。接下来,坦洲镇将持续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速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推进新合村、新前进村、七村社区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推进全镇13个村(社区)建设美丽宜居村,加快构建全镇美丽乡村同建、同治、同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持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积极实施“四小园”建设和“三线”整治等,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坦洲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国坚介绍,该镇先后多次召开乡村振兴专题党政联席会议、全镇乡村振兴推进会等专题会议,把工作项目化、清单化,量化任务、细化分工,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推进乡村振兴出成效。

文化建设带动乡村振兴

水天相接处徐徐摇来一叶轻舟,摇橹人一边悠然地摇着桨,一边唱着悠长的咸水歌调。这恬静美好的画面是坦洲镇的底色,是水上劳动者的赞歌,一首首饱经沧桑、唱腔古朴的歌曲,唱出了一代代水乡人民的心声,是坦洲“金斗湾”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诠释着坦洲人民向海而生的开放心态和扼风御浪的拼搏精神。2016年,坦洲咸水歌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坦洲镇再次获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咸水歌源自生活、贴近生活,即兴创作,音调婉转、通俗易懂,反映了水乡人的劳动生活、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们生活的态度、愿望以及审美观念,从而形成了独具风格、活泼鲜亮的艺术特色。

在新合村的“乡村文化振兴”蓝图中,咸水歌文化传承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已经打造完成的咸水歌文化公园充分融入疍家文化中河流、渔船、码头、游鱼和生产生活工具等元素,结合文化艺术表演、游人观光休憩和儿童乐园等便民服务功能,是附近村民茶余饭后散步休闲的优选之地。

近年来乡村振兴的春风拂过万户千家,人们便开始自主创作,将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等内容编成歌曲,颂扬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熟悉的徐律再次响起,坦洲咸水歌唱响党的“百年史”。坦洲镇党史学习教育百姓宣讲团成员、民歌手——罗北成、吴容妹、梁社金用一曲《学党史守初心担使命》咸水歌预热,随后民歌手们通过个人独唱、男女对唱的形式,将民歌协会自主创作的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为主题的咸水歌唱给街坊听。通过这种让百姓听得进、听得懂、接地气的宣讲方式,以乡音传递党情,把党史真正唱进了街坊们的心窝里。

梁晓霞介绍,目前坦洲镇成立了民歌协会,2009年,坦洲镇新合小学被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山咸水歌传承基地。为了普及咸水歌,新合小学每周安排两次大课间,一次是全校集中一起学唱咸水歌,一次是各班采取多种形式自主学唱,使在校内形成人人会唱,人人爱唱咸水歌的氛围。

慢慢地,咸水歌这一文化在坦洲得以传承、发扬……

有专家表示,望得见的乡愁铸起乡村振兴之魂。传统文化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并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这一文化传承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是广大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懈追求。

本文地址:https://www.fang85.com/fengshui/118173.html

联系电话
在线咨询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