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岭村小产权房 7旬坤叔曾将千万家产投入公益助学

广州日报17年前就报道过坤叔的助学故事。

一件大棉袄,一双老布鞋,一包廉价的香烟,已经有些佝偻的张坤从外表上看就是一个邻家大叔,任凭你如何想象,也无法将他与曾富甲一方的企业家联系在一起。但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张坤确实是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中的一位,并且在富起来之后,把近千万元的家产都用在了公益助学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公益助学人“坤叔”。

“没有人富得不需要别人帮助,也没有人穷得帮助不了别人。”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张坤不仅自己助学,还创建了“东莞市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倡导一对一助学,一帮到底,并且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立体式帮助受助的学生。

上周,已走过6个年头的“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刚刚完成换届,71岁的张坤不再担任中心的具体职务,但新当选的理事长伦熙云表示,坤叔永远是这个团队的精神领袖。采访中,张坤告诉记者,他希望千分一这个团队能够从单一的助学向全能型的公益慈善组织转型,成为东莞民间公益慈善的一支中坚力量。

29年

因帮女儿回信走上助学路

陈新妹完成学业后就到江门的一家食品公司工作了,从小家庭贫困的她走出了清远的大山,从此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成家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陈新妹命运的改变得益于29年前她无意间写的一封信,伴随着她的命运改变的,还有一位名叫张坤的东莞商人的人生轨迹。

1988年,张坤的建材生意正做得风生水起,女儿张莹在央视举办的一场青年歌手大赛中脱颖而出,每天都能收到大把歌迷的信。大量的信让女儿无暇顾及,张坤便承担起帮女儿收信、看信和回信的任务。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张坤看到了陈新妹的来信。

陈新妹在信中说自己因交不起50元的学费想辍学,也曾有过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经历的张坤自然而然地就想象到了陈新妹的处境。在给陈新妹的回信中,张坤附上了学费。

就这样,陈新妹成了张坤资助的第一个学生。随后,张坤又陆陆续续地帮助了好多孩子,一时间,张坤助学的新闻开始频繁见诸报端,引起了共青团广东省委的关注,之后,张坤有了更多的机会走进贫困地区,接触到更多上不起学的孩子,他开始把更多的钱送到穷孩子的手中,助学“上瘾”了。

由于涉及助学的事务越来越多,在时间上无法平衡,2000年,张坤干脆关掉公司,离开商海,开始专注于助学工作,广东的河源、湖南的凤凰、江西的寻乌、广西的宁明等地都曾留下他播散的爱心种子。

不仅自己助学,张坤还“拉拢”富起来的朋友们一起成立了助学团队,并取名为“千分一公益助学团队”——他们期望世界上有千分之一的人能够投身慈善事业,每人拿出千分之一的收入用于公益慈善,最终汇聚成民间慈善的汪洋大海。

6586名

坚持“一对一”帮到底

位于莞城元岭路99号的天海大厦是张坤一手开发经营的楼盘,如今,在这栋高11层的大厦里,张坤只在二层拥有几间房,其他的房屋产权都被他卖掉用来助学了。天海大厦204房是张坤助学团队的大本营,门口挂有“东莞市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的牌子。在熙攘嘈杂的老城区,这块牌子并不显眼,但它对于坤叔和他的助学团队来说却意义非凡。

自打弃商从善以来,张坤就一直希望团队能有个合法的“名分”,为此,他多次向相关部门申请注册。终于,在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关注下,张坤的助学团队正式在东莞市民政局完成了注册。2011年12月1日,“东莞市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我当时已经有了白头发,但我笑得非常开心。”张坤说。在他的办公室的显著位置,至今挂着这张他的心水照片。

如今,张坤他们的助学团队已经“转正”满了6年,发展得更加规范,有了31名理事和3名专职的工作干事。团队内部有一个名为“助学热心人及结队资助的学生名单”的小册子,工作人员每天都会进行更新,截至前日,这个团队已经累计资助了6586名贫困学子。

“我们不做居高临下的施舍,更不会拿孩子当道具。”张坤说,他特别不喜欢场面式的捐助:一下子拿出好多钱给孩子们,然后和孩子们合影留念,然后就完了。

千分一公益助学团队一直坚持一对一帮扶,帮扶者和受助者通过千分一的公益平台随缘结对,帮扶者直接将钱寄给受助学生,不需要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帮扶者要对受助者一帮到底,坚持资助其直到完成所有学业。最新的资助标准为小学生和初中生每学年1000元、中专生每学年2000元、高中生和大学生每学年3000元。

除了物质层面的帮助,千分一公益助学团队还提倡帮扶者和受助人进行书信往来,在精神层面进行互动,建立感情。

71岁

退而不休推动团队从单一助学向综合性公益组织转型

上个月底,张坤和做知青时的一帮朋友聚会,觥筹交错间,别人聊的都是旅游、摄影之类的养老话题,张坤在其间有点格格不入。这么多年来,他除了参与助学,就没干过其他的事情。“我在以一种属于自己的快乐方式安度晚年。”和老朋友们找不到共同话题的张坤这样调侃道。

已经71岁、不再担任“东莞市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具体职务的张坤说,他还没有考虑过退休的事。不过岁月无情,如今的他已有些佝偻,还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身上已有7个支架。

“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如何支配他所获得的财富上,而不是他拥有多少财富,我觉得我这一辈子活得很有意义。”意识到自己终究有一天会“干不动”后,张坤对千分一助学团队的未来做了规划,“我们的助学规模会缩小,甚至可能会消失。因为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各个地方对教育扶贫的投入会越来越大,需要帮助的孩子会越来越少,我希望千分一这个团队能从单一的助学向助贫、助残、助医、救灾等慈善领域转型,做成综合性的民间公益组织。”

“转型最大的困难还是经费,我们没有向社会募捐过,办公等开支都是靠我们自掏腰包。未来希望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通过资本化运作从根本上解决经费问题。”张坤说。

第121次凤凰之行……

隆冬时节,美丽的凤凰古城一片阴冷。但这几天,山江镇板畔完小学的孩子们心里却非常温暖,从东莞远道而来的张坤爷爷给他们带来了苹果、棒棒糖和饼干。

这是张坤的第112次凤凰之行,从1998年一次性资助了13名凤凰籍学生后,张坤和千分一助学团队先后资助过2800名凤凰籍学生。如今,受过张坤资助的学生有一个好大的微信群,在这个群里,大家都称张坤为“大家长”,长大了的孩子们经常在这里和张坤聊家常。不论是谁办结婚酒席,张坤都会送上祝福。前些天,群里一个叫梁文龙的孩子出了车祸,张坤在网上为他发起募捐,很快就筹集到二十多万元的医疗费。

除了物质层面的帮助,千分一助学团队还提倡帮扶者和受助人进行书信往来,在精神层面进行互动,建立感情。

本文地址:https://www.fang85.com/hot/125758.html

联系电话
在线咨询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