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解决房价过高需要“挤泡沫”而非“刺破泡沫”虎门

  通过“拐点”的方式把房价打压下去,并不可取;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控制房价的同时,通过发展经济,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使得居民收入的增长长期超过房价的上涨,不断缩小房价收入比。

盛松成:解决房价过高需要“挤泡沫”而非“刺破泡沫”


  作者:刘玉海

  封图:受访者供图

  导读

  壹 || 为什么二十几年来中国房地产不存在典型意义上的周期,而是始终在涨价,到现在还在涨?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做到供需调控相结合,而是以需求调控为主、供给调控为辅,甚至不怎么重视调控供给,城市人口增加很多,而土地供应增加较少。

  贰 || 对房地产来说,投资和投机是很难分开的。超配房地产是中国家庭的一大特色。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投资渠道匮乏;二是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都希望居有定所。

  叁 || 最近一年多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土地集中供应制度,最主要是使房企融资规范化,不能大量借贷,促使房企增加股权融资,对地价房价也有抑制作用。

  肆 || 现在有句流行语叫“躺平”。“躺平”与高房价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房价较低,或者比较平稳,年轻人会有信心去奋斗,可能就不存在“躺平”问题。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千多年前,诗人杜甫的这一美好愿望,跨越时空,至今不衰。

  中国大城市的房价何以会20多年持续上涨?中国的住房相关制度和政策,是否应该系统性重估?如何使国人走出当前被房价焦虑所牵引的社会情绪……日前,《经济观察报》就这一系列问题专访了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现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的盛松成。

  在本世纪初住房市场化进程开启后不久房价上涨问题初现时,盛松成即注意到这一现象,持续发表房地产相关议题文章。他很早就提出“供需调控相结合”、“稳房价要稳预期”等观点。他领衔的研究团队新近出版的《房地产与中国经济》(新版)一书,通过翔实的数据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展现了房地产与中国经济紧密而复杂的关系。

  盛松成

  | 访谈 |

  房价高并不是缺土地,而是土地制度、政策的问题

  经济观察报:住房问题多年来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您的《房地产与中国经济》一书,对房地产与经济各方面的关系,做了详实的实证研究。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国房地产核心问题是:一、房价太高,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二、尽管政府严厉调控,但一些城市的房价仍时不时冒出强劲上涨势头。为什么这20多年来,中国房价持续单边上涨?是不是需要系统性反思对房地产的定位和相应的政策配套?

  盛松成: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化是从“98房改”开始的。在此以前,都是单位分房。当然,“98房改”也有一个过程,有的地区早一点,有的晚一点。

  中国这20年的房地产发展,我不大赞成用所谓的房地产周期来描绘。所谓周期,就是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完整过程,整个周期可能是八年、十年,短的也要五年、六年。全世界房地产市场都有周期,但中国房地产没有周期,从全国看,20多年来都没有。中国的房价比较奇特,大多数城市一直在波动上升;房价平稳或下跌的时候比较少,而且下跌时间短、跌的幅度小,但下跌后报复性上涨很快。

  “98房改”后,房价最早开始涨的是上海,大概2000年开始涨,一直平稳上涨,中间也有短期波动。北京比上海晚涨5年,大概2005年左右开始涨,但价格一下子就涨上来了,几年之内几乎翻了一倍。这和它晚涨、但是大家都已经看到这个趋势都去买房子有关。

  因为产业发展、人口迁徙,以及医疗、教育、养老条件比较好,一二线城市、尤其是一线核心城市,这些年房价都涨得比较高。像上海这样的城市,人口大量流进——现在上海常住人口约2500万,产业结构比较齐全,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70%;尤其是这次疫情以来,它在教育、医疗、安全、公共设施各方面的优势,大家都看到了。所以,上海楼市吸引的不单单是上海的购买力,而是全国的购买力。上海的房价始终在涨。

  深圳有个特点,土地太少。上海2500万常住人口,土地面积6340平方公里,还要再去掉按要求不能做开发的1000多平方公里的崇明岛;深圳1700多万常住人口,土地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北京16000多平方公里,仅平原部分就跟整个上海差不多,但常住人口比上海少300多万。所以总体讲,北京房价高,并不是土地的问题——我们总说土地不够,实际上不是——而是土地制度、政策的问题。

  包括中国香港,也有很多土地没开发利用。我们的土地拍卖制度,是学香港的,香港学英国,价高者得,地价越拍越高,房价自然不断上涨。

  再回到那个问题:为什么20几年来中国房地产不存在典型意义上的周期,而是始终在涨价,到现在还在涨?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做到供需调控相结合,而是以需求调控为主、供给调控为辅,甚至不怎么重视调控供给,城市人口增加很多,而土地供应增加较少。可以说,大城市需求端调控手段现在几乎已经用到极致。

  关于房价调控,我写了不少文章。多年前,我主以需求调控为主,以减少购买。但后来因为居民收入增长、旧城改造拆迁等,需求不停上涨,而供给相对来说少得多,我又提出供需调控相结合的观点。

  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侧重于需求调控,但长期效果并不明显——需求调控的效果主要在于短期,供给调控则更加侧重于中长期,且供给调控有助于稳定公众预期。公众对房价的预期,是决定房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一直呼吁要稳定房价预期。

  现在国家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房价就要稳地价,因为房价里相当大的部分是地价——2015年后,大城市土地成本占住房价格的比例平均为40%;预期在房价上涨中,也起非常大的作用。

  经济观察报:既然北京、上海这些房价高的城市不缺土地,为什么不增加住宅土地供应?

  盛松成:土地供给有住宅土地供给、工商业土地供给,中国的住宅土地供应占比在主要国家当中是最低的。2016年,我国一线城市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平均约为27%,而纽约则超过40%。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