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报复了存钱,又要来报复消费?
央行公布实情,可能还是一厢情愿!
一
当专家和学术界还在争论“发券和发钱”哪个更能刺激老百姓消费之际,央行又扔出了一枚重磅炸弹。
刚刚公布的4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1.27万亿,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17万亿,较去年同期的3471亿继续暴增3.37倍。也就是说,9成以上的新增存款都是新印出来的钱。
更值得注意的是,4月住户存款减少了7996亿元,意味着平均每天有266亿涌出银行。
一边是央行放出的水源源不断流到企业手上,成了振兴经济的最大筹码,另一边更多用户也开始把钱从银行取出。
看似两股力量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报复性存钱之后,报复性消费终于要来了吗?一季度每天还有710亿涌入银行,这转折未免来的太快!
二
央行给出实情,没那么简单。
非银企业存款增加,自不必说,企业会逐渐投入到恢复生产和刺激经济当中,关键是流出的用户存款去了哪里,通过央行的数据,我们可以洞察一二。
数据显示,4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669亿元,其中以个人消费贷款为主的短期贷款增加2280亿元,以个人按揭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增加4389亿元。
这2280亿的个人消费贷,才是实实在在的消费,另外的4389亿,自然是流向了房地产,但房子对国人早已是投资品,而非消费品。
同时,4月份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了8571亿元,这可能是流失的7996亿的最佳去处,包括将钱存进了余额宝基金理财,购买保险产品,投资股市等资本市场。同时券商、保险机构的存款大幅增加更印证了这一点。
说白了,根本就没有什么报复性消费,因为流入到吃喝玩乐这些消费领域的钱太少了,别被个别地方短期排队抢购的现象所迷惑,消费领域但凡有企业营业额恢复到往常的6成,就已经算相当成功了。
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其实报复性存款也是伪命题。
从近6年的银行存款变动情况来看,个人存款持续增加,而一季度受疫情影响的所谓报复性存款,也只有4000亿,同去年增加的1.8万亿不可同日而语。4月份流出的银行存款,也比去年只多了1700亿,而去年少流出的7000亿,才更像是报复性存款。也就是说,今年碰到了几十年一遇的大瘟疫,银行存款没有被报复,个人消费更谈不上。
单是今年前两个月,国内10个经济大省已有10万多家企业破产,背后是成百上千万的人丢了饭碗,还拿什么去报复性消费!
总之,更多的只是老百姓为了给自己安全感,把钱先从其他地方放到银行里;又不愿看到钱不值钱,再拿出来买房或者直接投资,大概情况就是这样。
三
另一场大风暴已经在酝酿,老百姓更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
前些时,深圳、上海等地楼市火爆,有消息指出不少违规资金在背后推波助澜,国家多部委果断出手,给各地敲响警钟,房住不炒的底线不会动摇,更不会纵容为数不多的弹药都打给楼市。
更需要注意的是,交行前天发布了一则通告,对个人理财风险承受能力和对应的风险等级进行调整,银行将只能对客户销售等于或低于其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
用户在投资理财前,也务必要明确,尤其是激进型的用户,最坏结果可能赔光自己所有本金,并可能产生穿仓损失,银行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这是中行原油宝事件后,国内商业银行作出的最大调整,其他银行可能很快跟进。
可以理解为,国家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村里的小产权房能买吗,投资更需谨慎,哪怕是银行理财,也不能随便买,本就疲弱的大环境,没有人希望再看到雪上加霜的悲剧发生。
四
今夕不同往日,深圳最便宜小产权房,7年前的历史,大概率不会重演。
从银行流出来的钱,明天可能就会流回去,但这都跟绝大多数人无关,维持生计才是所有人的头等大事。
当然,没有人不想报复性消费,关键是钱包不允许,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将成为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常态。
但是,国家绝不会坐视不管,一直发给企业的福利,必将惠及到更多个人,下周的“两会”,将给出确切答案。
不管怎样,每个人都应该为最好的结果去努力,同时也为最坏的结果做准备,这样当最终结果来临时,一定会比预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