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中村拆迁造就了亿万富翁坐以待毙 月租上万的收入

一栋旧建筑倒塌了,一群富人站了起来。近日,深圳核心CBD区港下河花园改造工程拆迁工作已进入竣工倒计时。虽然未来城市的新地标还在图纸上,但是签订拆迁协议的原住民已经变成了百万甚至亿万富翁。昨天,深圳市福田区房改办告诉晨报记者,截至目前,约有95%的岗厦原住民签订了拆迁协议,屡创新高的补偿标准可以让一些较大的家庭获得近1亿元的拆迁补偿。据媒体统计,港下河公园改造将造就10多位亿万富翁。

一夜之间,岗厦的土著变成了百万甚至亿万富翁。即使在创造了无数富有的神话之后,一夜暴富也足以震撼人们的神经。

土著人坐在地上,每月收入上万

温(化名)从墙上有洞的旧楼里走出来,拿着钞票低声说。“这是最后的钱(房租),以后会难过的。”文傅贵走了,他身后的房客王平不屑地说:“人家不满意。”《晨报》的记者在深圳市港下河公园一栋占地约200平方米的7层小楼前见到了前来收租的业主文。现年52岁的温是岗厦人,身穿粉色衬衫,戴着时尚太阳镜。

30年前,他是一个真正的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温傅贵仍然清楚地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晚上,几个大陆人敲他们自己的门,要求过夜。"很快,整个村子就挤满了外地人."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内地淘金者蜂拥而至,村民发现盖房出租远比种粮赚钱。于是,岗厦村民开始了第一轮建房,大面积耕地很快被楼房取代。记者获悉,岗厦面积约15万平方米,409户建有580栋建筑,几乎全部用于收租。文的家人不愿意落后。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在自己的三个瓦房上盖了两层楼,二楼的三个房间是专门用来出租的。

后来村里的房子越建越高,原来的文福贵二层变成了七层。这座建筑四周是正方形的,就像一个碉堡。除了一个楼梯,所有的空间都被分成房间。房客王平知道房东的赚钱方式,给了记者一撮手指。整栋楼共有45个房间,每个房间的月租金从800元到1200元不等。文坐在地上,收了一个月五万的租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批移民带着这个想法来到了岗厦,但这句话并不适用于岗厦的原住民。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房子再盖一层,然后每个月等着钱。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和大量自建建筑的兴起,这里变得肮脏、混乱、贫穷,大量的土著居民从这个地方搬走。2003年,温买下其他房产,离开了岗厦。每个月中旬,准时回来收房租。

“在深圳,当农民真的很幸福。”房客王平羡慕地说,这个年轻人来自四川达州农村,在建筑工地做水泥工人。在他看来,自己和温最大的区别就是“我妈给我找错地方了”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还有更多财富在等着他的房东。

被“钉住”的天价赔偿

深圳的繁荣造就了港下,这个城市里的一个村庄。几个月前,这里居住着近7万人,这座建筑被称为“握手楼”。狭窄的过道里挤满了商店,挤满了人,热闹非凡。而与之相伴的肮脏、混乱、贫穷,却成了制约城市发展的枷锁。

搬迁势在必行,但岗厦改造之路走走停停。2008年4月,在文家门前张贴了拆迁改造通知书,岗厦河花园的改造终于进入实质性阶段。福田区政府给予的拆迁补偿比例为1,333,600.86(即实际面积1平方米按0.86平方米计算补偿)。“这次拆迁的补偿标准不低,一般补偿比例在1:0.8左右。”港下河花园区项目负责人金地胡伟明告诉早报记者。然而大部分原住民都不买。相比政府急于推动城中村改造,拥有楼房出租的原住民显然更实惠,往往获得更多补偿。

现在文福贵楼外墙的门窗都拆了,房子一片狼藉。但因为二楼房间还有租客,拆迁被迫停工。这是原住民用来表达对拆迁补偿标准不满的“习惯手段”。停工数月后,拆迁公司浩丰达的负责人义愤填膺。虽然房子里的设施已经全部拆除,但由于有人居住,无法开工,大部分建筑都是连通的,影响了其他相邻建筑的施工。“等一下,也许政府会多给一些。”温傅贵坦言,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补偿。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