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_这一我们这个时代依然缺乏对王石的包容

在王石宣布交棒的这一天,可以对万科股权事件做一个回顾了。我想,卸任的王石,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会像当年回忆君安一样,再出一本书。当然,我更期待姚振华也出一本书。之所以说到今天这个董事会提名公告发布,才能称为大局底定。原因在于:若如王石所言,他所捍卫的是万科的文化。那么,如今确认郁亮担任董事长,万科4名高管列席董监高,万科的文化传承可保无虞。深铁以接近3成的股份承诺甘做万科的基石股东,一手彻底解决万科历史以来的股权隐患,一手继续放权避免干扰万科沿着既定轨道运行。王石此时的退出,条件也具备了。你也可以说,这是王石在兑现他的承诺。这个承诺有两点,第一点是,在事件最初王石接受财新采访时说,万科在上次君安事件之后意识到了股权隐患问题,但一直疏忽大意没有解决,“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次宝万之争,王石的目的不仅在于逼退宝能,同时也希望能够彻底解决股权隐患的问题。而第二个承诺是,在去年中的股东大会上,王石曾言,个人去留荣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万科的文化能够延续。&ldquo

;如果郁亮能接任董事局主席,我可以辞职”。如今这些目标基本都已达到,宝能若无悬念会退出,万科目前的股权结构从没有哪一天像今天这般安全过(它甚至如王石所言,变成了一枚庄股),深铁也明确支持郁亮出任董事长。所谓事了拂衣去,未必就一定是遗世高举,也未必是深藏功名。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之前离开,或者未来离开,也许都没有现在适合。想象一下,如果王石留任,被指责贪权恋栈还是小事。要点还在,经历了如此惊心动魄旷日持久的股权大战,各方的开撕吃相可以说都很难看。若继续留任,相当于也是把过往的千丝万缕的恩怨纠葛,悉数带往下一届董事会。会对未来的股东与管理层的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谁也不知道。此时离去,也相当于把过往恩怨纠葛一风吹走,再造一个崭新的董事会,轻车简装,重新上路。从现在的公开信息看,王石交棒,非是被迫而是主动。一手创立的公司,大义时刻,能够决然放下。无论怎么说,如果他做出这样的选择,我们都不能再说他是有私心的,这是值得给予充分尊敬的。某种程度上,今天的事情也许只是又一次在印证王石一贯的形象,也许他本来就是这样的,只是我们很多人偏偏不愿意相信。一个人可以一时沽名钓誉,但很难一世虚伪。回顾这两年的股权大战,如果说有让我最齿冷之处,莫过于我又一次发现:我们这个时代,依然习惯于标配,而不包容出格,不接受人性的真实,我们缺乏对特立独行的王石们的尊重。或者更进一步说,我们不包容的是被暴露的出格,你捂着不被看见就可以。 股权之战中,最搞笑的事情莫过于,大量的文章裹挟了田朴珺,这个和万科事件毫不相干的局外人。而更更搞笑的是,最终也没有人查出确凿证据王石有否曾经利用职权之便为他的女友谋福利。放到中国目前的企业生态圈,尤其是国企生态圈,眼见那些有家有室的国企老板为自己的女朋友送车送房,我们该怎么给一个婚恋程序正常又没有证据显示他为之输送利益的王石一个稍显公正的评价呢?仅仅是因为老牛吃嫩草,老王就变成抛妻弃女和不务正业了。如果他捂好了呢?次之搞笑的事情,是关于王石的丰厚年薪与常年的游山玩水,这也是不务正业的铁证。王石每年大概拿1000万的年薪,我参加万科的股东会,基本上每一年都会有股东问类似的问题。有一次我在现场听到王石的回应是这样的(原话):如果在美国,以万科这么大的规模,我的年薪应该是1个亿,美金。税前1000万,对我这个穷人来说,当然是笔天文数字。但放到金融地产界的总经理级别,王石的年薪是偏低的,如果极端一点和恒大夏海钧博士相比,他大概是1/10。鹅厂好几个高管的年薪都是2个亿,长和系的打工皇帝霍建宁也是2个亿。王石的年薪就算你自居于第三世界国家不认为它低,也断然不能认为它很高,那样会让中国不会再出现牛逼的企业的。都按央企国企的水平来?薪酬是低,但别忘了权力在资源配置中起的作用。并非王石全对,我想认同他对民营企业的观点的人并不多。在这个问题上你尽可口诛笔伐,也尽可不接受他的再三道歉。如果说有局限性,那么可以视为这是王石的局限,但我们需要正视这种真实的人性,而不是一耙子打死算求。在我看来,这些事件中展现出来的截然分明的站队,反映出来的是:我们对公众人物长期都存有完美的“圣人设”,我们希望你那个公众人物都是比尔盖茨那样的人,永远的谦冲平和,没有绯闻,励志正能量,最好不要搞忘年配(抢年轻棍棍的女票),说话要照顾到方方面面。这是一种很可怕的道德绑架,要求企业家不能够有一点不适当的行为。在万科的股权事件里,这种道德上的指责,几乎伴随了一路,它的比重和股权事件本身完全同重。不谈王石所创立的万科,设立的经理人制度,对中国商界的影响。仅仅是从个人来说,我们也不难判断出:老王是一个有远大追求、自律、想活得很真实、也愿意回报社会的人。 他当然有我所不认同的言行,但绝对不至于像在股权之战中如此的不堪,从来不至于。在整个股权事件中,他所得到的攻击谩骂,我认为是严重过于激烈的。这种激烈程度,如同当年汶川地震时的捐款门,和前妻买股票的内幕门。每到此时,社会舆论都大有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之势。也许和当年的捐款门一样,要继续经过一些年头,我们才能回悟过来,更加客观更加真实的看待这个人。我无意于说服任何不同的观点,正所谓阴谋论者眼前永远无阳光,你能做的只是尽自己的本分实录一段故事。回到股权之争本身,今天的董事会提名,我想起最多的一幕不是“王石离开了”(他离开,并不影响万科的正常运转,这恰恰是他的其中一个厉害之处)。而是郁亮在2015年底于成都万科答谢会上说的一句话:所有的敌意收购都不会成功。当时郁亮说:宝能利用杠杆收购获取最大利益,与敌意收购一样。风险在哪里?以史为鉴,看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无论是收购方和被收购方都不成功,投资者和银行都受到损失。梳理历史上那些著名的野蛮人扣门事件,无论是KKR当年的霹雳霸道,还是南孚电池的悲催往事,抑或盛大收购新浪的功败垂成,以及宝能收购南玻的剧烈震荡。他们之所以不成功,大致都是一样的逻辑: 只有一家公司干得不凡,才会被资本盯上;而公司干得好,往往都拥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人团队;资本进入不宣而战对管理层来说,不是协商而是霸权,双方存在着天然的冲突;管理层推行反收购成功则罢,失败则会用脚投票,造成公司巨大动荡;资本接手往往是机会主义操作,并没有持续经营公司的准备和专业,导致公司衰落。 这个和价值判断无关,而是一种几乎必然会出现的事实判断。所以,一旦出现这种野蛮人成功敲门的情形,从一家公司持续成功经营的角度讲,它的失败几乎是命定的,无论最后管理层团队是走是留,敌意收购最终的结果都是失败。这个给中国的资本市场敲响的警钟,不在于说是我们要不要这样的“野蛮人”——资本市场越发达,这样的收购者只会越多而不是越少,这阻挡不了。而在于说,它最终一定会失败,对此,我们要慢慢培养起相应的忍受力。而这样的事件,对企业创始人而言是最需要警惕的。未来,设计出更安全的股权结构,将是一个立志牛逼的创始人的必修课。我在东京湾区的实地体验,粤港澳大湾区离它还有多远?香港史诗级地王的启示:将引发深圳甲级写字楼价值重估对自己得有多自负,才敢卖掉你唯一的住宅我们将面临一个行政管制长期化的房地产市场同样是敌意收购,为什么孙宏斌举牌金科,舆论界没那么“血性”?急吼吼杀去三四线抢房子,心痒痒是想当接盘侠吗?粤港澳大湾区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苹果来了,华为还会走吗?深圳为什么会成为全球经济最大的IP?比楼市崩怕的,是你一直没买买房华为需要的是三个深圳湾,深圳实在给不起。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