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卷土地房产契约
□策划:政务产品部执行: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郭兵实习生张阳通讯员梁庭玉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中国使用契约的历史很长,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着有实物可考的最早的契约资料。中国古代自有土地交易之时起,大都会用书面契约的形式来表达交易的诚意。在潢川县档案馆,两千多卷土地房产契约档案记录着60多年前潢川的人文、社会和居住环境。这一卷卷泛黄的纸张,为一系列土地纠纷官司提供有力证据,在某些情况下比黄金还贵重。在大河报和河南省档案馆联合发起的“新中国记忆·兰台寻宝”活动中,这两千多卷土地房产契约档案被推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60多年前的土地房产契约档案长什么样?为什么能保存这么久?对现代人有什么利用价值?本期兰台寻宝活动带您揭秘。
两千多卷土地房产契约档案成馆宝
房产档案作为城市发展的原始记录,是这座城市曾经留下的痕迹,也是最可靠的社会记忆,它承载着的是厚重的地域文化。潢川县档案馆馆藏的土地房产契约档案2168卷,该档案形成于1952年6月至1954年12月,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城建房产部门征集接收进馆的,是土地改革时期潢川县人民政府发放给有土地房产老百姓的一种土地房产证及老百姓之间进行房产买卖交易的契约。
在潢川县档案馆,记者随手翻开一卷土地房屋档案,1953年6月21日,潢川县第十区老李店乡九村村民许荣平,将坐落于十区老李店乡九村的地基房一间卖给同村村民徐忠道,地价为人民币六万元,税率6%,税额3600元。契约上详细标明了地基的坐落地点、四至边界,以及代笔人、中证人和证明人签字,契约骑缝上盖有潢川县人民政府红章,是房屋买卖交易的有效证明文件。这些馆藏档案品相完好,字迹清晰,对于研究潢川境内土地管理、交易情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潢川县档案馆馆长张善祥告诉大河报记者,这两千多卷土地房产契约档案有的是房屋买卖档案,有的是耕地产权档案,其基本条款大致包括:一、土地的位置、大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土地四至,东西南北各到什么位置;二、土地的权属占有问题,有时还会在契约中写明土地的上手是谁,以证明土地权属的合法性;三、买卖双方的姓名、土地的价格以及交付的时间。“农村每家每户最重要的财产就是土地和房屋,所以这样一份契约档案,其实就是一份家庭财产清单,这家是大户还是小户,家底厚不厚,通过土地房产契约档案可以一目了然。”
张善祥笑着说,这些档案形成于1952年6月至1954年12月之间,原本存放于县城建房产部门。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土地房产契约,县档案馆把它们接收进馆,按照区、乡、村的分类标准,把两千多卷存根重新整理归类,打上编号,按照专业档案管理标准,妥善保管在库房内。
土地房产契约屡次为解决土地纠纷案件立功
张善祥介绍,土地房产交易是重要的经济活动,这些土地房产契约档案对研究当时潢川的社会经济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每当我们翻开那一卷卷具有历史沉淀的土地房产契约档案,通过一张张蜡黄的纸张,追记那一段段文字记述,60多年前潢川的社会、经济、人文风貌、居住环境等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潢川县档案局(馆)办公室副主任张瑾从事档案工作十几年,参与了这些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和房屋买卖契约档案的整理归档,她告诉记者,这批档案利用率高,屡次为解决土地纠纷案件立功。对此,她举了一个小故事:
1986年3月,潢川县砖瓦厂为扩建厂房用位于机场新区的20亩土地与砖瓦厂相邻的先锋村村委会18亩土地进行了交换,并就此与先锋村村委会签订了长期性协议。为避免以后的纷争,双方持协议书到律师事务所进行了公证。1999年,县境内106国道改道,随着改道工程的深入,道路两侧土地的利用价值逐渐抬升,位于106国道边的机场新区的土地便寸土寸金。1999年底,县政府决定开发道路两侧存留土地,砖瓦厂与先锋村委会及王某某等5户居民发生了争议,双方各执一词,但双方协议均已丢失,因而均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该土地的归属,以致该土地是国有还是集体性质无法确定,从而直接影响到如何适用土地程序和按期开发提高土地价值的关键性问题。后县政府专门派人到县档案馆查阅了原城郊区桃园乡土地契约档案,找到了先锋村委会及王某某等5户居民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县政府颁发的土地档案存根档案,又在县司法局档案室查阅了公证档案,查找出当年的公证书,于是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既平息了矛盾,又明确了国有土地的性质,使该宗地得到了及时开发。
悉心保护历史档案要利用好才有价值
潢川档案局局长马良录告诉记者,档案的价值是通过利用来实现的,要做到宁可一时用不着,也不能需要时找不到。档案工作不像其它业务那样,能够立竿见影地创造出耀眼的业绩,特别需要档案人员耐心坐稳冷板凳。
马良录介绍,档案部门,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归档材料需要整理。每一次归档,都要花费几个月时间,要经过分类、编号、排序、装盒、归档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其中的琐碎与辛劳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地址:https://www.fang85.com/sznews/12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