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新政策与小产权房无关

   【深圳商报讯】(记者 刘虹辰)土地资源、空间资源不足是深圳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为深圳产业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空间资源?昨天,市政府就此举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1+6”文件新闻发布会。这也是今年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迎来的第一场新闻会。

   1号文件出台有何背景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在会上对今年市政府1号文件的出台背景进行了详细介绍。吕锐锋说,市政府总结五年来上门为企业服务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从建立制度、建立机制上来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市政府形成了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1+6”文件,就是一个主文件,再加六个带有配套具体实施细则的子文件。其中主文件是作为2013年市政府的1号文件印发,其他6个子文件是相应配套印发。

   吕锐锋强调,把产业空间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作为市政府今年的1号文件,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深圳实际、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一个具体体现,是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打造深圳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圳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提升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建立全市一盘棋的产业空间体系

   吕锐锋指出,深圳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必须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必须通过空间资源的再配置、再优化来达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质量提升的目的。而这种空间资源的配置与优化,首先要最大限度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规划引导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全市一盘棋的产业空间体系,形成均衡化、聚居化、高端化的产业发展格局,确保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等进行倾斜。其次,就是要提供更加开放、务实的空间资源供给和服务平台,将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土地供给、地价测算、工业楼宇转让、闲置土地处置和产业配套住房建设等方面的调研成果和经验做法总结出来,形成制度和机制,从而加大政府服务力度,调动企业主动转型升级的积极性。

   集体土地流入市场有管制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最受外界关注的是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土地将可以进入市场交易。

   深圳市规划国土委主任王幼鹏介绍,配套文件《深圳市完善产业用地供应机制拓展产业用地空间办法(试行)》的推出,将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可用的产业发展用地纳入全市统一的土地市场,有效拓展产业用地来源。

   有记者问,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土地可以进入市场交易,这对全国而言,是否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这实际就是政策创新。”王幼鹏说,农村集体社区经过城市化过程,很多土地在完善土地权益争议过程中还存在“土地政府拿不回、集体用不了”的尴尬局面,文件的出台是为产业、为社会发展经济服务。“集体土地使用方式一定要有用途管制。原农村集体土地不是说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定在法律法规框架之内有用途管制的。所以说流入市场或者开发的话,必须经过管制。”

   昨晚,市规土委土地利用处处长陈军军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二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采访时表示,此次深圳土地新政策与小产权房无关。

   让“地主”和“资本家”对接

   据介绍,城市化之后,一些股份公司手上有很多的资源,有些是政府通过城市化有关政策或者通过征地返还的政策给其办妥了手续,是手续完善、合法的用地。但也有相当多的是未征未转,土地还在村里面,他们盖一些低档的厂房或者做一些低水平的合作,或者把土地租给厂商,有些社区的厂房现在租金竟然只是几元/平方米。现在看这是一种低水平的利用土地,是一种低水平的发展。这就面临一种状况,有地的村并没有先进的产业,而有先进产业的企业又没有地。

   吕锐锋说,出台该政策是为了帮股份公司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股份公司可以通过和产业的合作来持有股份,参与到更高更优的产业中,促进土地利用价值、促进股份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富裕程度。“我们就想通过这个文件搭一个平台,让‘地主’和‘资本家’作一个对接。”

   “1+6”文件明确提出突破户籍和人才认定条件限制

   住房保障范围向产业工人延伸

   【深圳商报讯】(记者 李秀瑜 何可人)作为“1+6”文件六个附属文件之一的《关于加快发展产业配套住房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突破户籍和人才认定,将住房保障范围向所有产业职工延伸。市住房建设局昨日对该文件解读时表示,深圳将提供多种产业配套住房的供给形式,包括集体宿舍、人才公寓及探亲周转房等。

   突破“户籍”和“人才认定”限制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深圳产业职工队伍不断增加、土地资源先天不足而形成的住房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加之深圳当前的住房保障对象覆盖范围还处于由户籍住房困难家庭向非户籍住房困难人才家庭延伸的发展阶段,大量不符合深圳人才认定标准的产业职工难以享受住房保障的相关政策,住房困难问题难以有效解决,一定程度上造成深圳产业单位用工难,制约了深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市住建局经过多次调研后起草了《意见》。

   “该《意见》是对深圳现有住房保障政策的有利延伸和补充。产业配套住房的保障对象涵盖所有产业职工,彻底突破了户籍和人才认定的条件限制,覆盖面更为广泛,从而使得我市住房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这位负责人称,强化产业配套住房,更是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标志着深圳住房保障工作已由“解困型”向“发展型”转变。

   房源筹集渠道多元化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当前的保障性住房房源筹集渠道,《意见》将产业配套住房的房源筹集渠道进一步拓宽,形成了多元化的房源筹集模式,主要包括:政府集中建设产业配套住房;政府通过征收、租赁、收购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资房、“城中村”自建房,或没收违法建筑的方式筹集;提供适当提高容积率、功能改变等政策支持,鼓励产业单位在自有产权的待建土地上按一定比例配套建设产业配套住房;鼓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非农建设用地和征地返还用地等存量土地,通过自行建设或者合作开发的方式,提供产业配套住房;提供租金补差的政策支持,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参与产业配套住房建设。

   同时,产业配套住房将采取多样化的供应形式。包括集体宿舍、单身宿舍、人才公寓、探亲周转房、单元式住房等。相对于传统保障性住房的标准化设计,形式更为丰富,可满足不同产业职工的多样化住房需求。

   以租为主,内部循环

   产业配套住房实行内部循环机制,从制度上杜绝房源流失,确保产业配套住房的保障属性。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产业配套住房应当优先解决本单位职工的住房问题,在此基础上房源仍有剩余的,则仅可以面向邻近的产业单位整体出租,但不得面向社会个人出租;利用产业用地配套建设的产业配套住房,其产权附属于该宗产业用地,不得分割转让。

   针对产业职工流动性大,住房消费能力整体偏低的特点,《意见》明确了产业配套住房以租为主的供给方式,以确保产业配套住房能够最大限度惠及产业职工,从根本上杜绝以其牟利的情况发生。

   此外,《意见》对提升产业配套住房的居住品质和环境质量作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新建产业配套住房应当遵循绿色建筑标准,按规定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并普遍采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低碳环保技术;新建产业配套住房应当同时配建教育、文化、体育、娱乐、医疗、商业、道路及公交场站等公共配套设施。

   权威解读

   “1+6”主文件五大关键词

   深圳商报记者 刘虹辰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1+6”文件的出台,主文件是纲,主要对产业规划、用地用房供给、土地二次开发利用和产业监管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纲领性要求,而6个配套文件则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化、细化。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用五个“关键词”描述了主文件的基本构想和基本要点。

   差别化

   差别化指的是差别化供地、差别化地价、差别化管理模式。做到“有扶有控、有保有压,以结构性、差别化的土地供给,引导空间资源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配置。”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符合深圳产业发展导向的产业,在地价政策、配套用房、土地供应等方面,体现“扶”和“保”。例如,除了优先供地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还最高给予50%的地价优惠,深圳龙华小产权房,同时对不同产业用地供给方式和供地年限实行差别化管理,国家定最高50年使用期,深圳为体现“节约集约”最高定30年,而且不设下限,经营性配套设施用地和产业配套设施用地仍采用市场化方式配置。对于落后产能,按照“控”、“压”的限制、淘汰原则,最高提高100%的土地资源使用成本,这样通过有扶有控、有保有压来推动产业的转型、部分产业的转移。

   房地并举

   以往给产业提供空间多局限于给土地,既受限于深圳土地资源的紧缺,也有悖于国家集约节约用地的宏观要求。该文件中大胆创新了空间资源的供给模式,实行房地并举,优先供房,建立以房招商、养商、稳商的新机制,企业可以通过租赁、购买、合作等方式解决生产及配套的问题,并根据政策给予创新性企业租金补贴或优惠。与此同时,在培育创新性产业用房市场的同时,在文件中设定了对工业楼宇进入市场实行“三限”,即对销售对象、销售价格、二次转让周期作了明确限定。

   创新型产业用房

   深圳将从以往供地招商转变为以房招商。“1+6”文件设定产业用房,一方面从市场来,也就是通过修订工业楼宇转让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开工业厂房的市场流转,使城市更新的工改工项目占更大比重。适度放开工业楼宇在市场上的流转,也是想通过政策来引导城市更新有更多的工改工产业升级的项目。另一方面,推出创新型产业用房这一创新模式也有点类似住宅中的保障性住房。主要为需要扶持的新兴产业和企业提供优惠的产业用房,小产权房 ,政策优惠主要体现在租和售的价格明显比市场价格要低。

   节约集约

   有两层含义,一是提高空间的利用质量和效益,通过建立全市统一、公开的空间供需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加大建设用地批前审查和批后监管这三个方面来落实,目的是要提高优质企业的落地效率,及时淘汰没有潜力的企业。二是促进优质要素资源向产业基地和园区集聚,提高空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通过分区规划管理、区域合作协调、城市综合体和复合型城区等空间规划,引导新增产业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化、高端化发展。同时通过创新产业用地分类、鼓励土地混合使用、提高产业用地容积率上限、预留产业发展空间资源、集约布置配套设施、规范土地的弹性引导与量化控制等措施,来满足重点产业发展需求。

   存量挖潜

   着眼点在四个方面,一是完善土地整备政策,建立健全各区(新区)土地整备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制度,整备成片土地资源,保障产业发展空间需求。2011、2012年全市整备土地67平方公里,今年计划整备土地18平方公里。二是盘活工业楼宇资源,通过扩大工业楼宇转让范围、转让方式,完善转让条件,规范分割情形等规定,构建更加合理的工业楼宇转让制度,提高工业楼宇利用效率,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工业楼宇使用需求。三是鼓励社区股份公司、保有富余产业用地企业等社区企业以资金、土地、厂房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产业项目建设,提高社区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益。四是提高工改工项目比重,支持拆除重建的旧工业区项目升级改造为我市鼓励发展的工业产业园区;对于涉及旧工业区局部加改建、部分功能调整等改造的,在规划、土地和财税等方面给予支持。

  (原标题:土地新政策与小产权房无关)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