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开始关注这处老宅,今日,记者从南岸区政府、区房管局上新街房管所获悉,这座老宅由当地政府出资修复,于去年动工改造,目前主体工程已修旧如旧,进入最后收尾阶段。时至今日,不禁想问老宅主人是谁?藏着怎样一段重庆记忆?今日,我们揭开谜底。
南岸第一家西医院
马鞍山社区,坐落于长江沿岸和南山之间的小山峦,形似马鞍而得名。这里离喧嚣的马路很近,但又好似与城市隔绝。社区青石板路窄窄的,宽的地方也只能容纳两人并行。
登上圆滑石阶,可见被黄桷树包围的老宅,就隐没在密林之中。那是一栋4层楼房,迎接来客的,是一处典型欧式青砖拱门,约高6米,约宽2.5米。
根据南岸区文管所提供的资料记载,该建筑所处马鞍山234号,由著名外国传教士、慈善家、医生马嘉礼于1921年建成,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当年,马嘉礼在此开办万国医院(又名英国协会医院),病床约30张,南岸区第一家西医院由此诞生。显然,马嘉礼,就是这栋建筑第一任主人。
为何来此开医院?我们在《重庆市南岸区卫生志》找到答案——1920年,宽仁医院(重医附二院前身)失火,院长马嘉礼引咎辞职,1921年在南岸马鞍山创办万国医院,1927年马嘉礼病故,医院停办。
41间房每间格局不一
站在院坝欣赏这栋建筑,青瓦白墙,欧式拱门,搭配歇山式屋顶,典型中西合璧。
登上大门高石阶,便直接进入第二层过道,岁月的味道,从斑驳的窗框、别致的罗马柱、红色木楼梯和木地板、简约的红色护栏中透发出来,似乎历经沧桑。
一只小猫在修复后的万国医院楼梯上休息
仔细观察,原来,曾经的万国医院从正面看有4层,从背面看却只有2层,前后不对称的层数,建造方式凸显出山城特色,依山就势。
其中,第4层过道一侧,并没有完全封闭,而是引出一条便捷通道,上连后山多条石板路,下连医院院坝和大门。现场一名施工人员推测说,当年,医生用担架抬病人、抢救伤员,或是紧急避难时,或许就从这里进出,可以比作医院后门。
修复后的万国医院
有意思的是,整栋建筑41间房内,竟然格局不一,既有3平方米左右迷你房,也有一室一厅配套房,以及约20平方米左右的单间。“有的房间,要下一步台阶才能进屋,有的房间要上三步台阶才能开门。”施工员说,修复过程中,大伙连连称奇。
抗战时救助大量难民
在重医附二院所编的《宽仁大讲堂》精选中,马嘉礼葬于江北嘴。
南岸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根据资料记载,1942年,马嘉礼夫人将医院房屋出售给郑石均。抗战时期,日机对重庆城区进行持续大轰炸,造成房屋严重损毁和人员伤亡。重庆城机关、居民纷纷转移到郊区,南岸在这一时期人口剧增,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在此情况下,南岸红十字医院6位医生共同集资,租用南山疗养院创办南山协和医院,设病床30张,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1942年,郑石均将停办的万国医院租给南山协和医院,搬迁至此后,原万国医院,被重新更名为马鞍山医院,设病床50张,该院次年撤销了住院部。
据记载,马鞍山医院开办期间,曾与中共地下党有过联系,还向华蓥山革命根据地提供过药品等物。马鞍山医院在药品紧缺、设备匮乏情况下,坚持诊疗办院,直至解放。
抗战胜利后,重庆各界纷纷减员复员或返回南京等地,马鞍山医院因租赁合同期满,于1949年宣布停诊歇业。
“根据记载,后来,留下的医护人员为避免失业,希望继续服务于民,恰逢万国医院第二任房主郑石均愿意再次低价出租房屋。在社会知名人士资助下,医护人员将万国医院旧址接手后,推选工商界知名人士杨晓波等担任董事,继续开展医疗服务。”南岸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翻阅资料时提到,为提高医院地位和声誉,杨晓波曾出面邀请徐堪(曾任“四行联合办事总处”秘书长、国民政府粮食部部长)担任董事长。
可见,万国医院的办院初衷和精神,在马鞍山医院得到传承和发扬。
百年老楼破损成危房
附近居民告诉我们,大约在1950年左右,马鞍山医院房屋由三联柴油机器厂(后更名为重庆柴油机厂,现已关闭)接手使用,直至20世纪90年代,住房制度改革后,房屋产权卖给职工。
万国医院修复前实景(南岸区文管所供图)
南岸文管所资料记载,2013年12月26日,鉴于该建筑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南岸区人民政府将“英国协会医院”公布为南岸区文物保护单位。
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时光荏苒,马鞍山234号建筑修复前已被列为D级危房,房屋漏水,檐角断裂,木楼板咯吱作响,篾片编成壁、泥土筑成墙的墙面破损严重,大部分原产权人已经将房屋转租给城市暂住户。
“现在主体工程已修复完工,剩下环境设施配套。”南岸区房管局上新街房管所工程部人员认为,尽管这栋特殊的老宅,将继续作为居民用房,但它依旧是重庆商业、医疗行业发展,及重庆人文历史发展见证者和缩影。
修复后的万国医院
链接
与万国医院有关的两栋建筑
马鞍山社区曾经的辉煌,又有几人知晓?万国医院、院长马嘉礼及夫人,在这里还留下什么?附近居民告诉我们,其实在万国医院开办后,这里住着不少有钱人,上山要坐滑竿、骑马,不少上新街附近的本地人,因此抬滑竿、打草喂马挣钱,附近商业氛围也因此逐日浓厚。我们走访得知,发现另外两栋值得留念的建筑。
马鞍山237号:面朝长江马嘉礼夫妇别墅
紧邻万国医院旁的马鞍山237号建筑,也由马嘉礼建造,面朝长江,视野开阔,其内拱形门、罗马柱相比万国医院花样更多,典型欧式落地开窗,加上房门、墙面由绿色、玫红色、蓝色等漆色装点,令人联想到精致的欧式花园洋房。
马嘉礼夫妇别墅内景
“换成现在,就是高档江景房了。”南岸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透露,根据记载,可判断其早期可能为马嘉礼夫妇别墅旧址,两人眷恋着山城青山绿水。
据记载,解放前,该建筑一直作为马鞍山医院配套用房。解放后,该建筑被益丰电池厂租用,作为职工宿舍使用。1960年左右,该建筑产权为重庆塑料三厂所有,期间对房屋进行一定修缮,后作为福利用房分配于厂区职工至今。
马鞍山68号:国内有名电影大亨夏云瑚曾住在这
距离万国医院旧址100米处,有一座与马鞍山234号形似的建筑,那里是马鞍山68号。据资料记载,同样由外国医生马嘉礼出资修建,两栋建筑建于同一时期。据记载,马嘉礼去世后,全国有名的电影大亨、重庆电影界著名人士夏云瑚,于1942年从马嘉礼夫人手里买下这栋别墅,对外称“仁厚堂”。
夏云瑚什么人?我们了解到,夏云瑚曾在重庆广益书院就读,毕业后进入美孚洋行当翻译,而后与人合资开办冰厂,攒起资本。1929年,夏云瑚前往上海美商环球影片公司,负责选片等工作。上世纪30年代开始,他先后在上海、香港、印尼等地经营电影发行,最早引进苏联电影在成渝两地放映,解放碑国泰大戏院开业之初,夏云瑚也作为股东之一。
据南岸区文管所资料记载,《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丽人行》等10多部影响广泛的国内影片,皆是夏云瑚居住在此期间所拍。解放后,这里先后作为重工业部西南办事处、化学工业管理局,及南岸区武装部办公场所使用,期间房屋布局被改造。目前房屋产权属于南岸区房管局上新街房管所。
重庆晚报慢新闻APP,全心关注重庆,深度解读重庆,名家名记名专栏齐聚,做最有重庆特色的小、精、深原创客户端。并且还能加入重庆晚报抗癌爱心互助会,为家人健康做一个保障哦!苹果商店及部分安卓商店可以下载。
本文地址:https://www.fang85.com/fangchanchangshi/11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