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搞大清理,老妈挑了几双已经不穿但是尚不太显旧的鞋子,让我给同镇的一家特困户送过去。
这家特困户,我们叫他刘叔,年纪比我老爸还小上几岁。
听说刘叔年轻的时候也曾和老爸一起务工,但是基本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状态。但凡手里有钱了,便会觉得累了,需要休息几天,钱花完了,力气又上来了,再去赚钱。
后来娶了刘婶,刘婶基本不工作,不是嫌太脏,就是嫌太累。两个人过的无比逍遥,当然,也无比贫困。
刘婶生了三个孩子,三个孩子都没有上过初中,他们是典型的读书无用论,与其花漫长的时间去上学,不如早早进入社会赚钱来的更加实惠。
老爸说,孩子小的时候,刘叔常常到处借钱,借钱时无一例外要讲述下现在养孩子如何艰难。但是到最后,都会叹气道:等孩子长大,可以出去赚钱了,日子就好过了。
刘叔的三个孩子和我们一起长大,如刘叔所愿,三个孩子都是早早辍学在家,然后十五六岁就出门打工。
但是,三个孩子在外打工,并没有改变他们家庭贫困的状况。三个孩子就像复制了刘叔的人生,今天在广东,明天在浙江,然后突然某一天,人已经到了上海,貌似永远没有适合他们的工作。而手中,永远在缺钱,甚至因为没有路费,两三年都不肯回家一次。
偶尔回家碰到他们,无一不在抱怨,钱不好赚,工作不好找,生活不好过。
儿子没有多余的钱去赡养父母,自顾尚且不暇,刘叔虽然身体欠佳,仍然需要自力更生,但是常常不能保证能丰衣足食。所以镇上的人家有多余的鞋子,不穿的衣服,常常会送些给他们。
我已经记不起刘叔年轻的样子,但是看到他的儿子,我觉得,他年轻的时候,不过也是这个样子。而若干年后,刘叔的儿子,也不过就是他现在这个样子。
中国的孩子,在从小的时候,就被寄予无限厚望。在他们父母眼中,他们必定可以超越父母。然而走到最后,除了时代赋予他们的进步,他们并未如期望那般超越,反而常常是将父母的人生重复了一次而已。
因为父母曾经走过的路,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深入心中,已经无比熟悉,他可以毫不费力的再走一遍,不必费尽心思去开拓新的路线。
孩子的婚姻关系,也暗藏着父母关系的影子。
一女同事已为人母,却还常常接到母亲哭诉的电话,因为父母又在家吵架,甚至打架,委屈的母亲往往选择和女儿电话诉苦。年近六十岁的老人,却像两个小孩,一言不合就开战,完全没有年迈夫妻的相濡以沫。
同事说,她深深记得小时候每次父母吵架时她的小心翼翼,甚至畏畏缩缩的生活,唯恐一不小心,父母的战火就烧到她身上了。
打架失败的母亲坐在门口大声哭泣恨不能博取全村人同情的样子常常让她无颜面对小伙伴们。
他们似乎从来不明白,什么叫做理性沟通。
长大后,她致力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努力读书,大学毕业远远离开家乡工作,选择了一个脾气较好的老公。因为她觉得,父亲的火爆脾气是家庭不和睦的根本原因。
可是即使如此,她的家庭生活仍然战火连绵。
有次大家一起聚餐,就餐中这位同事老公夹了块鱼肉,小心的将刺去掉喂给孩子,未想到还是有漏掉一根刺,卡住了六岁孩子的喉咙。
孩子大哭,然后同事开始大怒,责备不该给孩子吃鱼,然后延伸到责备老公平时不照顾孩子,不是个合格的父亲。
我们被同事大怒惊住,其实平时工作时,她尚属于寡言少语的人,不想一根鱼刺爆发出如此大的怒火。
其他同事赶紧劝说,让他们赶紧带孩子去医院取刺。
走出饭店门口的时候,同事还在继续责骂老公。而她老公,看起来已经从开始的内疚变为隐忍直到愤怒。而孩子,一直大哭不止,不知道是喉咙疼,还是受到妈妈争吵的惊吓。估计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又是一场家庭战争。
看到这一幕,再想想她平时抱怨她父母吵架的情形,何其相似。
一样不能理性沟通,一样的找不准解决问题的方向。
后来谈起此事,同事说,事后想想,这样的确不对,但是当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貌似每次事情发生时,她的第一反应,正如当初父母面对事情的第一反应,毫无理智而言,毫无对事论事的章法。她敏感而执拗,常常
同事说,我不想我的家庭像我父母那样,可是却发现,我越来越像我妈妈,我的家庭越来越不温馨。
唯一不同的是,她父亲脾气火爆,会大吵,而她老公,只会选择冷处理,不解释,不理睬。
她自己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反应着当时父母的关系。
原生家庭给了她深深的烙印,同时,她也在深深烙印着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
东汉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最重要的教育,是自己“上所施”,让孩子“下所效”,父母做榜样,让孩子去效仿。
现在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强调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邻居家的小孩已经上中学,每个班老师都会组建一个微信群,常常会在里面提起学校活动,班级作业等事项。
有次老师在微信群里,特别提到孩子每天完成作业后,大人务必帮忙确认并签字。
老师说,很多作业涉及到朗诵课文,读单词抑或看某课外书等内容,老师无法通过字面作业来确认学生是否完成学习。
当家长都回答“好的”或“收到”时,突然有个家长回了句“检查作业都要家长来,要老师做什么?”。
该家长言辞绰绰:我交了学费,孩子就该老师教育好,家长没有责任和义务检查孩子作业,这是老师在逃避责任的一种表现。
所幸,这位家长遭到其他家长一致反击,以各自的立场告诉这个妈妈,孩子的学习,父母必须负起责任。
邻居说,孩子的老师,也许年年都会换,唯有父母,这辈子都无法换。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老师。
邻居喜欢读书,房子虽然不大,但是仍辟出一个书房。晚上没有外出的时候,全家人总是安静的坐在家里看书,连四岁的小孩子,都会抱着本书让妈妈讲故事。
女儿也常常在书房看书忘记时间,而这一切,父母都没有刻意而教,因为父母喜欢,所以孩子喜欢。读书,对女儿而言,是一件愉悦的时候,是最好的消遣方式。
相识多年,从未听到过他们用很大声音去沟通,貌似永远是和风细雨,滋润着整个家。
即便父母非常宠爱孩子,但是当父母忙时,十四岁的女儿就会帮忙做饭洗碗,照顾弟弟吃饭洗澡,陪着弟弟看书,女儿身上已经有妈妈的影子。
父母是孩子长久的老师,当孩子长大后回忆起,不记得父母教过自己哪道数学题,也不记得父母是否辅导过自己作文,但是他们确实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长久的老师,不能点石成金,却是一段春风化雨的滋养,深入骨髓。
有人说,孩子成不成器,完全要看投胎的运气。虽说话有些绝对,但是不无道理。
现在教育所谓的拼爹,拼的就是父母的观念,父母的处事方式。
对学习毫不在意的父母,很难培养一个爱学习的孩子;需要靠吵架解决问题的父母,很难有个平心静气解决问题的孩子;与其辛辛苦苦要求孩子,不如从自己开始做起。
因为你今天走过的路,也许就是孩子明天要走的路。